一、本课题主要探明两个问题:
1、引射器的性能全表达,证明能够满足热电解耦的要求。
2、证明所提出的热力系统改造方案,是可行的。
问题1:是通过理论模拟验证还是真正提出一个机组改造方案,通过实施做出结论?
二、关于小样试验的目的,仅仅是验证小型设备能够适应高温高压条件下的运行和运行数据与理论计算值的偏离度,不能验证其与系统结合运行的效果,因太小。
问题2:此小样试验项目拖期较长是否将继续完成?我们是要研发新一代或老一代的引射器吗?
三、关于引射器的变工况特性,我们经过十几年的实用与修正已完成,能够满足热电解耦工况计算和方案编制的需求,它是一个极复杂的计算软件,涉及极波、相变,临界状态判断,水蒸气热力性质等,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另外编写一版,也没有必要。
引射器三个口,压力、温度、流量共九个参数,还有调节开度,其中双调节两个开度值,这些参数值变化,对引射效果均有影响。
第四代技术同步调节喷嘴、喉部和出口及混合室面积,在各压力温度值不变的情况下,引射比变化较小。当压力温度值变化越大时,引射比变化也很大,热电解耦的工况变化就是很大的。所以,为了做得更好,提出了第五代双调节的方案,主要是增加一个混合室面积的独立调节,使其对参数变化的适应能力大幅提高。可是由于喷嘴自身的面积比无法调节,仍然难以达到满足参数条件的最佳(设计值)的引射调效果,这个问题无法解决,只能采取中庸兼顾的设计方法。
问题3:如果不提供软件,只提供一些工况的计算结果,那么要模拟出计算方法所需要的数据是极其庞大的。而且如果用我们提供的数据去反拟合一个算法,一是不准,二是难度大,时间长。可是如果没有,又怎样模拟系统运行呢?如果我提供设计软件(最佳引射)和变工况计算软件,课题就已经完成一半了,这是否应该有一个合作的合同,明确成果的使用权所属和科研经费分摊?
四、热电解耦是一个涉及专业数很多的课题,具体的工作也很多,例如;再热器阻力特性拟合、汽轮推力平衡原则、深度解耦方案、控制策略制定、解耦与灵活性、经济性的关系,现场管道和设备布置的可行性等。
这方面我公司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拥有部分的成果。
第五代引射器的研发进行情况如下:
1. 小样试验台产品设计,系统设计均已完成,等待开工。
2. 控制模型开发分为两版:江苏版单片机,哈工大版PLC均已完成,调试成功。待资金到位,下一步还要做柜体。
3. 一款半自动的产品(低压的)已经生产出来,正在造纸系行业首先使用。
特别说明:高温高压引射器的设计难度确实很大,要避免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阀杆密封,两个执行器均需装在引射器的中部,布置有一定的难度,还有材质问题等。真实项目中,可能要采取“先减温”方案。
可以说,向设计院提调研数据和方案的条件,我们已经具备了,实际上也做了数个机组实际方案,有超临界的,也有亚临界的。目前推不开的真正原因是,没业绩,没资质,没人脉、没推荐、没鉴定,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孽果。
基于种种现实情况,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合作,我本人没有好主意。
如果要把这篇论文写好,我们应该专门的一起探讨,撰写一两个月才行。
本人不会被未来的美好所打动,现在垫资去做,也只是个专业爱好。
问题4:未来如何进行推广与合作?